首页>新闻资讯>热爱不负青春——青年摄影师杨寒铄的视觉艺术人生

热爱不负青春——青年摄影师杨寒铄的视觉艺术人生

2022-05-04 13:40:01

热爱不负青春——青年摄影师杨寒铄的视觉艺术人生

2021年,杨寒铄在路居镇拍戏,并担任导演。

杨寒铄作品。2021年

杨寒铄作品。2021年10月,拍摄于云南迪庆。

□ 本报记者 邵毕然

4月11日至17日,一组拍摄于云南香格里拉,名为《垚》的民族时尚摄影作品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摄影作品以时尚形式呈现了云南人的日常生活,民族自信由内而外散发,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美和云南的美,同时收获了业内的良好反响。20岁的玉溪青年杨寒铄正是这组作品的摄影师。

为云南做点什么

杨寒铄,出生于抚仙湖畔路居镇,16岁时,他只身一人到北京学习艺术,在这期间,一个现象让他感到困惑,周围的朋友和他所接触的人,很多都觉得云南是一个地处偏远、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大家都身处中国,为什么会对云南抱有偏见。”杨寒铄不解地说。之后,他回到云南,在寻找灵感的过程中,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的景与人,他觉得自己需要为云南做点什么。

2019年,杨寒铄有了创作灵感和具体方向,带领团队开始了《垚》系列摄影作品创作。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加起来总共花了两年多时间。为了完美地呈现云南的美,杨寒铄跑遍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角落,为了配合修图师丸子(ACAA高级视觉设计师)的后期工作,仅仅是场景不够精致,杨寒铄就选择跋山涉水再去拍一次。一张张将云南民族文化特色与时尚元素融合的照片被创作出来,以一种全新的形式传递着独特、浪漫的云南之美。

问及为什么会把《垚》作为民族时尚摄影的主题?杨寒铄说:“我的创作初心是将云南的所有民族涵盖在里边,在了解了关于民族的文字、故事、典籍后,觉得‘垚’刚好能体现出我对民族时尚摄影的理解。”三个土加在一起,我觉得代表了一种时尚,根植于云南各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和民族特色,以时尚摄影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是《垚》的内涵所在。

工信部认证的数码摄影师

在问到为什么选择了摄影,而不是其他时,杨寒铄谈起了自己的成长历程。“14岁时,我在玉溪实验中学读初二,开始接触相机,那时觉得摄影就是纪实和展现人文,因而只是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杨寒铄说,16岁在北京学习期间,他成了M.NATION娱乐公司的签约练习生,但是对于选择台前还是台后感到迷茫。在经纪人鼓励下,他选择走向台前表演,而在学习唱歌、跳舞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些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我希望大家看到的是我的作品,而不是我本人。”杨寒铄说,“当我看到摄影师庄扬帆的摄影作品后,深深地感到震撼,没想到摄影也可以玩得那么精细。”就这样,摄影成了杨寒铄的深耕领域,凭借多年的艺术摄影经验,他成功被选为500px的签约摄影师,2020年9月被工信部认证为数码摄影师,成了职业摄影师。

受庄扬帆作品影响,杨寒铄亲自到成都学习了庄扬帆的课程,与其进行了很多交流。杨寒铄问:“遇到瓶颈时要怎样去做?”庄扬帆说了一句:“遇到瓶颈时,向前多走一步。”这句话给了杨寒铄很多启发,在摄影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瓶颈和困难总是如影随形,而每一次他都坚持向前多走一步。

笃定方向,奋力前行

“我觉得热爱一份事业就要奉献,不应该过多计较取得的回报。”杨寒铄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在自己认定的方向和事业上努力、奉献的。2019年一整年,杨寒铄到各地取景拍摄,大理至丽江的高速公路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年初买的新车到年底跑出8万公里的里程。

“我最佩服的是他对艺术的追求,他投入很多,而且一直坚持把云南的民族文化和时尚结合,创作摄影作品,向媒体推介。”2020年,赵浩然在一次摄影合作中,与杨寒铄成为朋友,此后多次参与杨寒铄组织的活动,2020年香格里拉市石卡雪山拍摄成了他难忘的经历。

当时是11月,海拔为4449.5米的石卡雪山气温比往常低很多,下午2点左右,一行人带着道具和设备乘坐缆车到山上,尽管上山前已采购了一些防寒衣物,却遇到了那年的第一场大雪。除了他们一行人,几乎没有其他游客,山上的摊贩早早就收摊下山,无法购买到更多防寒衣物。他们只好顶着风雪向拍摄地走去,6级大风吹来,冰雪打在脸上是生疼的,加之高海拔氧气含量低,使得带着一堆道具、设备的一行人步履维艰,本应15分钟就能到达的拍摄地点,他们却走了半个小时。由于气温过低,设备的电池也出了问题,一块电池只能用2分钟就得换。戴着手套的手,没过多长时间就已变麻木,而杨寒铄在拍摄过程中必须手动调整参数,拍摄全程他都只戴着露指手套。当拍摄结束时,一行人都冷麻木了,带着一身冰雪下了山。

杨寒铄工作时总是容易忘我,玉溪犀牛影视公司的蔡官超作为杨寒铄的拍摄合作伙伴,对此深有感触。就在今年3月,杨寒铄开始了新的摄影创作工作,他们连夜从玉溪出发,第二天早晨到达香格里拉松赞林寺,经过短暂休整后,就开始了拍摄工作。由于是旅游淡季,加之疫情原因,在景区,吃饭成了他们必须直面的一个难题,而杨寒铄一到拍摄地就全身心投入到拍摄工作中,直至结束,三天的时间里,他每天只吃一顿饭。

两年多的付出,杨寒铄没辜负自己的热爱和初心,《垚》的民族时尚摄影创作有了成果。3月,摄影作品被意大利Vogue杂志社收录,在多方合作推动下,又于4月11日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

“我希望以这种全新的视觉艺术形式,展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和文化特色,让大家对云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近期,杨寒铄有点忙,忙着7月份澄江市星空小镇摄影作品展的准备工作,也开始筹划着自己的下一个《垚》系列拍摄创作计划。他对艺术的热爱永远滚烫,永远不负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