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5G商用元年的数码零售江湖,谁主沉浮?

5G商用元年的数码零售江湖,谁主沉浮?

2021-04-06 17:59:04

5G商用元年的数码零售江湖,谁主沉浮?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5G商用化的步骤。虽然三大运营商的5G基站建设在2020年一派热火朝天,但行业翘首以盼的5G商用元年却因疫情对消费的冲击生生延后了半年到一年。2021年春天,以电影市场爆发为标志的经济复苏,才正式拉开了2021年5G商用的市场大幕。

5G应用是个万亿市场,但与中国消费者距离最近的,无疑是5G手机。随着中国主流级手机厂商彻底抛弃4G制式、只发布5G新机,消费者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之下纷纷开始更换手中的4G乃至更早的2G和3G手机,叠加上运营商的2\3G还机激励政策,这一波“换机潮”也给手机数码零售市场带来了久违的机会窗口,进而搅动了原有的竞争格局。

5G重体验,线下有优势

说起5G手机,消费者的第一感知是网速更快,毕竟这是技术更迭的第一核心指标。而第二层感知,却不是技术指标而是价格。手机制式从4G升到5G对应着更高的价格,这一点在中国手机零售均价突破2500元、全国连锁渠道销售均价突破3000元、商场渠道销售均价突破4000元的数据指标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不断企高的售价、叠加疫情期间不断捂紧的钱袋子,使得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下得愈加艰难,而体现在行业机构报告中就是换机周期的延长、线下体验比例的提高。记者步入北京北苑上品+一楼的一处数码卖场UP+,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成交的谭姓顾客,面对记者为何选择线下渠道的疑问,顾客回答道:“毕竟这么贵的手机,还是放在手里感受一下才更放心。”

谭姓顾客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来到线下门店购买手机的顾客的心声,也是导致记者走访的国美、苏宁、迪信通等全国数码连锁在疫情缓解之外出现春节后客流同比去年持续回升现象的主要原因。据了解,这几大连锁中连续数年营业门店的手机区域较多出现了业绩同比2019年上升的情况。

术业有专攻,专业更吃香

放眼中国当下数码零售市场,与线上京东、淘宝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不同,线下虽有巨头、却无寡头,任何一家的抗风险能力都不足以抗衡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这使得占据手机和其他智能产品七成份额的线下市场一直充满变数,从数年前的“国苏迪乐”发展到疫情期的“国苏迪”,下一步甚至有可能出现“苏迪”两强局面。

乐语,一度被视为搅动数码零售市场的“鲶鱼”,最高峰时其网点数仅次于迪信通、销量位居前三。但通过兼并收购获得的市场份额并不牢固,在碰到母公司金融危机时这一体系迅速分崩离析,收购过程中纳入的合伙人们纷纷再次独立,一匹黑马就此陨落。

国美和苏宁,手机作为其附属业务始终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二房东的业务模式使其过度依赖厂家能力和资源,除了品牌露出并不能给到品牌合作方更多的市场拉动力,还频频爆出批发、串货等挑战品牌方市场秩序的事件,品牌方对他们可谓又爱又恨。而在国美和苏宁之间,随着双方在集团战略上的分化,苏宁逐渐将国美甩在了后面、双方已经不在同一个竞争序列。

迪信通,牢牢占据数码零售连锁龙头十余年位置,也是目前唯一剩下的全国数码零售连锁。早在多年前,迪信通的主推能力和聚焦手机数码行业的专业性就获得了主流品牌的一致认可。而到了近些年,一方面,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服务专业性要求的提高,迪信通具有了相比于苏宁和国美更大的认知优势;另一方面随着品牌方对品牌形象诉求的加强,迪信通作为专业连锁维护市场秩序和强化品牌形象的能力更成为其PK国美、苏宁时的核心竞争力。

5G商用元年,零售市场谁主沉浮?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的数码零售连锁竞争只关乎于手机,那么从2020年开始,已经开始关乎于5G物联网产品的一切,其核心品类,正是以小米、华为品牌为代表的“融合产品”。换句话说,卖好了手机不等于赢得了竞争,操盘好手机品类只是第一步、更广泛的竞争存在于智能手表、PC、平板、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等所有带“智能”字样的一切产品。

这种变化对数码零售竞争和业态格局影响深远。5G物联网产品、泛智能产品商用的普及,研发生产端比消费端的领先,意味着厂商和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场所时对“专业性”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原因很简单,厂商要把钱花在能讲清楚产品的渠道、消费者要去能讲清楚功能和使用的场所。这种逻辑之下,原本以宽品类著称、习惯了做二房东的苏宁和国美就变得愈加尴尬,因为他们并不擅长让自身员工学习和掌握复杂的知识,这一点也是这两家一直无法做好运营商业务的根本原因。

同样的大背景下,数码零售领域唯一剩下的全国专业连锁迪信通却迎来了发展的“第二黄金期”。早在2000年代中国从山寨机向正规机过渡时期,迪信通因着对全国不成熟市场攻城略地的勇气,一路高歌猛进进入了全国所有省份,最高峰时开设了近3000家门店。随着手机市场的愈加成熟和品牌商话语权的加强,迪信通不断优化网点,迄今仍以1500家门店的规模雄踞榜首。虽单店规模远小于苏宁和国美,但一直以来对3C品类的聚焦却使其成为厂家和运营商最核心的合作伙伴。原因无他,专业、配合度高。

早在2年前,小米、华发发力融合品类之初,迪信通就在“国苏迪乐”中最早切入手机外的智能品类,甚至为此投重金打造了科技潮品连锁“D.PhoneUP+”。借由UP+品牌在体系内的推动,迪信通对融合产品、智能家庭、智慧社区等物联网产品拥有了行内最深的理解和最好的一线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积淀。以华为融合产品配比为例,迪信通就在半年内实现了从0到50%再到80%的配比突破,完美契合华为的“8+N”发展战略。

5G商用带来的是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也催生了万亿级的物联网产品市场。究竟谁能在这个市场中分到最大的一杯羹暂时是个未知数,但毫无疑问几个核心玩家都意识到了自身资源不足以吞下这个大蛋糕,于是纷纷开始了资本操作。苏宁迎来了深圳国资的入主,迪信通则投身珠海国资帐下。这里面既有丰沛企业经营现金流的考虑,也有增强实力再战江湖的筹谋。“国苏迪乐”发展到今天,面对5G物联网商用带来的巨大商业前景,苏宁和迪信通似乎已经甩开其他、抓住了竞争的主脉络,但在真正的运营比拼过程中,是体量和资源压倒一切、还是专业性和灵活性占据上风?恐怕厂商和消费者目下给出的答案是后者。如果是这样,迪信通这个之前并不被广泛看好的专业连锁,极有可能迎来业绩爆发的“第二黄金期”。